高考0分声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79536|回复: 4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新闻] 反思高考系列报道:再访06年零分答卷学生蒋多多

  [复制链接]

主题

好友

0

积分

管理员
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2-8-1 14:50:55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2007年07月10日 05:07:28  来源:华商报


 ■本报记者 潘京   ■开栏语   反思高考探索求变   1977年,新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,570万人满怀激情走进考场,试图通过一场关键性的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。30年来,这种考试一直在继续,30年间,高考给改革开放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建设者,改变了众多求知者的命运
。   然而,像所有选拔人才的制度一样,高考自恢复之日起就难以摆脱各种争议:高考是否公平?一次性考试就能决定人才的去与留?考分单一、片面追求升学率,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……恢复高考的喜悦逐渐冲淡后,各种矛盾再次凸显,高考是存是废?“废除高考!”全国人大代表、宁波大学教授范谊提出。在高考恢复的第30个年头,此种论点的抛出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,促使很多人开始思考高考究竟怎么了?高考要不要改革?
  “要认真研究、试验,改进考试内容和形式,使它完善起来”,事实上,早在作出恢复高考决策时,邓小平的一句话已颇具预见性。1981年,教育部文件第一次出现高考“改革”字样。三十年来,中国的高考制度进行了长达30年的探索求变。
  没有一项制度是尽善尽美的。当前的高考制度已经被社会基本认可,本报日前举行的“千人重温高考”获得广泛支持即是明证。但高考绝不是没有问题,从建设性的角度,在没有找到一个从13亿人中选拔人才,比目前高考方式更有效的替代方式以前,高考中的问题显然只能用改革的方法寻找出路,而不是用颠覆的手段期望得以解决。
  在理性思考和审视中国历代选拔人才制度的基础上,人们将希望寄托于改革,改革区域性分数线带来的不公平、改变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式,完善以考试为主的招生制度……
  30年来,敢借高考做文章的只有两个人,而蒋多多是其中之一。2006年的高考中,她的零分答卷不仅令人震惊,其放弃的勇气也足以令应试教育“沉溺”者汗颜。而今年又有了一个,湖南浏阳三中的陈圣章,今年高考,陈圣章故意将4门功课考零分,以此表达他对高考制度的不满。
  因为陈圣章属体育生,在不少人眼里,体育生一般学习成绩较差,因此他的这种“对抗高考、抵制应试教育”的行为更多只是一种“形式”,算不上惊世骇俗。而蒋多多不一样,她是一个“好学生”,其行为似乎更具标本意义。当她在高考试卷上用双色笔答卷“批”高考,把自己的笔名“碎心飞魔”写到密封线外同时写下8000字抗议时,早已经明白这种行为的后果。
  作为“白卷”事件的当事人,蒋多多经过了从解读到误读的过程。在她的母校八中,问起她,很多老师都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冷漠。一位曾给她带过课的老师说:“事情不是完了吗?怎么还在找她?”在他眼里,蒋多多不是一个好学生,甚至脑子有问题。
  无意于上大学的蒋多多在放弃了高考机会后,没有失去更多。2007年5月,当记者辗转找到她的时候,这个外表普通、个性独立的女孩已在上海某技校就读快一年了。

  蒋多多语录
  *星星只有在自由的天空才能发光,到了地上就成了冰冷的陨石,和普通的石头没有两样……学校只关心学生的分数,对学生心理和思想的了解却几乎是空白……   *世界上没有垃圾,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。因为人人有不同天赋   *高考制度是有问题,最近几年上面
       也在改,可改来改去,教育内容没有变,等于没改
  *教师是带着利益的目的去授课,学生是为了考上大学去听课,这能学到什么?老师会关心学生真正想些什么吗
  *学生的想象力在学校教育中被彻底摧毁了
  蒋多多行迹 “‘蒋多多’的博客那不是我的”
  去年高考爆出的最大冷门是河南南阳考生蒋多多交了白卷。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,她举动无异于从千百万考生、家长中站出来朝人们顶礼膜拜的塑像吐了口唾沫。可吐过之后,喧嚣之后。蒋多多还是蒋多多,大家还是一样的要高考。
  2006年高考前的一个星期,蒋多多越来越无法忍受高考带来的压抑。她觉得自己必须冲破这种铁屋子一样的沉闷,可是,怎么做呢?
  她还是想到了高考。她是个思想活跃的女生——尽管这一点学校许多教师和学生并未发现。她想,高考是最受人关注的,而在最受人关注的事情上面做些“手脚”,不就很容易实现这一最诡秘的想法吗?
  想法在她的脑海里浮浮沉沉了整整两个星期。这期间,她一样去学校完成在她认为是很无聊的高考前的各项工作。只有蒋多多的母亲蒋树梅说,那阵子感觉蒋多多好像有点怪,但又不好问,因为她家的两个女儿,数这个女儿“格色”(特别,有个性)。
  蒋多多也曾有过对父母如何交差的顾虑。可是倔强的她还是要按计划行事。2006年6月7日这天,她像没事人一样在高考试卷上用双色钢笔写下了自己的想法。她要制造考卷“零分”,因为这样可以起到轰动效应,一如当年的张铁生交白卷。
  她不顾监考老师善意的劝止,在几张卷子上她以“碎心飞魔”的名字一气写下了8000多字对高考、对学校教育的批评。说“批评”是比较恰当的用词,因为她没有过多宣泄自己对高考的不满,而是长篇大论地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看法。
  她认为,“中学教育营造的教育氛围太多利益的成分(功利目的),而这使得教育成为教育者生存的工具,尤其在应试教育面前,每个教师无法逃脱,学生更像圈进笼子的小鸟”。
  和外表沉默寡言截然相反的是,瘦小的蒋多多从来就不缺少幻想。虽然家里并不富裕,也没什么书——即便是电视也很少看,但在她脑海里,一直有五彩斑斓的故事在上演。她把想象力偷偷变成了文字。“她一放假就闷在家里不出来,写的啥也不让人看。”发现女儿私底下偷偷写写画画的蒋树梅,至今也没看到过孩子写的什么东西。面对她的担忧,她的丈夫蒋光奇却很少见地决定:不为难女儿,“只要她好好学,管她写啥哩”。
  蒋家住在村口,一个小院子。院里摆放着在农村人家很少摆着的很多花,另外,还养着三四条狗。不过,没有一盆是蒋多多自己养的。“她对花草不感兴趣,也不太玩”,蒋树梅说这都是自己的爱好。而女儿蒋多多的特点是即便再热,也要一个人闷在厢房的黑屋子里用笔“想象”。尽管夏天酷热难当,蚊子有时能把蒋多多叮得跳起来,可她还是能“顽强”地拿条湿毛巾在屋子里写上好几个小时。“她不喜欢说话,脾气太倔,从来不让人看她写的是啥。”父亲蒋光奇是憨厚、爱孩子的传统农村家长,他说家里两个女儿都很勤快,虽然蒋多多搞出来这么大的事,他也很少说她,只是觉得十多年的辛苦白费了,有些可惜。
  蒋多多也不知道这些年写了多少。在46个作业本上,她已记不清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的,各种故事的题材和梗概是什么。不过据她的姐姐蒋豆豆说,武侠和童话的更多一些,不过,把小说作为自己隐私一般看待的妹妹,也从没让她看过一个哪怕完整的故事,多多说这是写给自己看的,从没想过发表。
  在写小说之外,蒋多多还有一个更瑰丽的梦想。她想学演艺。这个想法被父母否决了,让她极度郁闷:难道我就不能学演艺么,为什么非要考大学?她像落进了无法摆脱的囚牢当中,梦想的无从实现,让她反思多年来走过的中小学之路,反思过后,她便发现自己已到了非发出呐喊不可的地步。“上初中时我的学习成绩不错,在70个学生的班上还当过第一。可我现在也想不起来学过的哪篇课文吸引我,或者说留下深刻印象。”
  “很多课文都是节选的,老师也是模式化的授课,而且我最受不了老师时刻要求大家向高考看齐。”
  7月初,“蒋多多”的博客赫然出现在网上。在首页“蒋多多”名字下方,写着“我要所有的科目都得零分,以此抗议高考与教育制度”。博客很火,访问量也很多,经与蒋多多本人联系,她笑着说,那不是她的——因为现在她正研究社会学理论根本顾不上这些。“不过,我会去看看的……”
对话蒋多多 “这件事我现在觉得有点可笑”
  记者:把自己的高考试卷弄成“零分”,你哪来的勇气?
  蒋多多:过去了,我不想再说了(笑)。这件事没什么勇气不勇气的,我觉得这么做我不郁闷。其实主意定下后,我也没有太多的犹豫,除了对父母有那么点愧疚,我想了就做了。
  记者:你平时在班上是不是不太“突出”,比如活泼、成绩特别好?
  蒋多多:哪有?从来都不活泼(笑)。大家在班上都是忙功课,忙着高考。其实,谁也不太在意谁。但我觉得老师特没意思,学生也特没意思,所以平时各自“三点一线”,各忙各的。成绩吧,我在班上算中等,努力一下也还能考上个什么大学。
  记者:你想过上大学么,比如北大、复旦这样的知名学校?
  蒋多多:以前要说没想也不是,不过当我想这么做(交白卷)以后,我就不想了——中学都是这个样子,大学还能怎样?   记者:事情过后有没有学校收录你?你答应过么?
  蒋多多:有学校联系过。但我不想上——我都这样做了,还怎么会想去上大学呢?
  记者:那你不是现在又在上海上学了?
  蒋多多:又不是大学,我念的是技校。
  记者:在事件过后,你的目的达到了么?
  蒋多多:没有。所以这件事我现在觉得有点可笑。
  记者:为什么这么说?
  蒋多多:本来想法很简单,就是想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。可后来,热闹是热闹了一阵,没什么改变。我说的改变是教育内容的改变,虽然教育制度也要变,但核心是要教育内容起变化。可这没有实现。比如“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落到实处”等。我本以为自己的建议会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。但后来我就有种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感觉,觉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。我当时感到很害怕,怕家里埋怨我,感到很无助。
  记者: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高考有问题的?
  蒋多多:不知道从什么时候。很早了吧。觉得上学没意思。
  记者:你觉得你在整个事件中处于什么位置?
  蒋多多:我希望我的言论能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,可是媒体更关注。我不反对媒体介入,但我不希望只关注我,而不去关注我所关注的教育问题。我觉得,有些人特幼稚,有的人对我不了解。批评也好,褒扬也罢,我都不在乎。
  记者:你真的没想过复读么?
  蒋多多:复读意味着什么?复读是为了上大学。如果我的目的是上大学,我还会这么做(指交白卷)吗?我现在已经对上大学没有兴趣了。再者,瓜田李下要避嫌。即使我想学习,我也会选择技校和自学,学我感兴趣的东西。我当初就这么想的。   记者:你认为学校怎么改变?
  蒋多多:学校当然要改变,尤其是模式化,因为学生的承受力有限,应该从封闭走向开放,学生特别有想象力,感性的东西多,需要理性的引导。每个人都有个性,人之初本无性,要把个性与整体性区分开来对待。
  记者:你写了很多东西,也看了很多书么,有没有你喜欢的作家?写作与读书你怎么看?
  蒋多多:家庭条件不允许,只是读过一些杂志。以前没有喜欢过哪个作家。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道德沦丧,对生活缺乏太大的感受,生活得平淡无奇。目前我最喜欢的书是两个月前看的米兰昆德拉的《论小说的艺术》。
  其实不读别人的书还怕写作时受他们作品的约束,彰显不了自己的个性。
  我最早喜欢画画,后来才写小说。我觉得学生应该根据兴趣、爱好来学习,我比较喜欢学动漫制作和影视演艺。我的理解是文学需要靠新思想才能增加活力。
  记者:你觉得现在的教师怎么样?
  蒋多多:我觉得现在的教师没有一个让我感动,在学校里。他们是带着利益的态度来从事教育工作的,利益的心太重,像上一节课多少钱,补个课多少钱,死背教学大纲,怎么启迪学生的智慧。而且知识全都是灌输性的,管学生需不需要都来上。又特别重视分数。
  记者:有没有你不喜欢的课?
  蒋多多:我不喜欢数学,那时候觉得数学没用。现在才知道数学跟逻辑有关,我现在正在研究灵魂,也在上逻辑课,对数学的看法跟原来不一样的。中学的很多课文我都印象不深,这可能跟老师授课的方式有关,好像全部割裂了,看不到整体,没有哪篇课文感染我。
  记者:你觉得《最后的一课》怎么样?喜欢么?
  蒋多多:没印象了。
  记者:我看了你姐找出来的一篇《米老鼠逛京城》,似乎是在影射城市的城管与市民的矛盾关系?
  蒋多多:你看啦(惊讶)!那是我想象的,米老鼠实际就是我,影射什么我倒没想过。
  记者:你不愿意让人看你的小说,那你小说的主人公都是些什么人,你想表达什么?
  蒋多多:侠客啦,米老鼠啦,侠客最多,因为我觉得侠客可以随所欲为。
  记者:你有没有像侠客一样出去过?
  蒋多多:嗯。我去过山东。一个人去的。高考后我到郑州我姐姐的警察学校玩了几天。觉得没意思,就坐火车去了山东菏泽。
  记者:你为什么喜欢山东,在菏泽没发生过什么事么?
  蒋多多:山东树多,绿,还有水。菏泽就是这样的。那天我是凌晨4点下火车,在候车大厅坐了半夜。有个男孩过来找我说话,说了几句就分开了。
  记者:你不害怕么?一个女孩出去?
  蒋多多:那有什么可怕的?女孩怎么了,我又不是不能辨别好人坏人!
  记者:你对高考不满,为什么没有想到和学校老师、家长沟通交流?你反对高考的实质是对中小学的教育制度不满,那你为何没有选择弃学,你觉得学生中的厌学情绪大么?
  蒋多多:那些老师我一个都看不上。而且,我对高考不满怎么能跟家长说,在学校,很多同学都厌学,只是没有表现出来罢了。就算想退学,谁敢?
  教师看高考亲历高考是人生一大快事   经历过高考的人的感受:无论从哪个角度讲,亲身经历一次高考,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。你想,千军万马从桥上往过挤,自己也能跻身其中,至少不会有一种失落感;其二,如果能顺利地挤过桥去,在对面占有一席之地,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,让人很有一种成就感;其三,经过十年寒窗,如果经过高考,得到了自己理想中的一种社会身份,这也是社会对自己劳动付出的认可。
  至于有人抨击高考制度,我认为,一个社会必须有一种评价制度,不是高考这种,就会是另外一种;而作为现行社会中的一员,必须适应这种社会现实,不适应或不愿适应,只能说明无能或逃避,并不能证明更高明;满腹牢骚或不愿面对,并不能改变现实,既然不能改变,不如勇敢面对;人,要有这样一种信念,这种制度合理,我能适应,那种制度不合理,我还能适应。
  专家谈蒋多多一个自卑又有表现欲的孩子
  蒋多多的这一种表现,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,可能是一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表演性人格障碍的混合。这种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,经常做一些不符合社会常规的事情,过分感情用事,用一些夸张言行吸引别人注意。究其原因,主要还是此人在这个社会环境中不能适应,得不到成就感,就产生一种自卑和逃避心理,另一方面,也有更强的表现欲。现行的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不能满足蒋多多的成就感和表现欲,而她在这一方面的欲望又特别强烈,从而导致了这种行为的发生。   

■记者手记
  “交白卷”   蒋多多的交白卷事件让人们很难以惯常的思维来评价和看待。至今,蒋多多所能给出唯一解释是她需要借高考来抨击应试教育。可置宝贵的高考机会于不顾,奋身一搏,应不仅仅是她对应试教育制度的不满,还有对整个教育环境的忍无可忍
。作为一个好学生(高考前她在当地的示范性中学就读),她内向、听话,但在其内心,她独立、善思。面对应试教育带给自己的“教育压抑”,她下意识的抗争便是闷着头写小说。
  她用写小说来抵抗学校教育带给她的伤害——— 程式化的教学、功利性的读书、做不完的练习……写小说成为她保持内心自由的一道屏障。在虚拟的世界里,她以随意挥洒的文字维护着自己的想象空间,直到梦想不能延续,自由选择出现障碍的时候,她的抗争才从不自觉演变成自觉的抗争。这种爆发既是她对压抑的反抗、对成长自由空气的渴望,更是喊出了许多在读孩子们所没能发出的共同呼声。毕竟,我们的书本太过沉重,我们的教育太过功利了!
 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一些大学里,学生嬉戏成风的根源——— 压抑得太久,就无法约束其放松时的散漫。
  不过,让蒋多多无奈的是,人们似乎更关注的是其“吃螃蟹”的新闻价值而非事件背后的严肃意义。如此一来,“交白卷”一事不管怎么看,就都带了点幼稚可笑的痕迹。 潘京
  蒋多多从来不缺少幻想,她经常把自己关在屋里,写属于她的小说 本报记者 苗波 摄

收藏收藏0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主题

好友

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沙发
发表于 2012-8-9 13:06:43 |只看该作者
关注中!感兴趣的朋友都来说说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主题

好友

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板凳
发表于 2012-9-1 15:24:18 |只看该作者
终于看完了~~~











唐寅在异界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主题

好友

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地板
发表于 2012-9-2 14:58:41 |只看该作者
谢谢!楼主提供!好样的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主题

好友

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5#
发表于 2012-9-5 03:07:01 |只看该作者
既然看了,顶一个吧,好帖子











校园超级霸主
超级医生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主题

好友

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6#
发表于 2012-9-7 16:04:00 |只看该作者
呵呵,好帖,好好看看











校花的贴身高手
超脑黑客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主题

好友

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7#
发表于 2012-9-10 19:56:12 |只看该作者
谢谢楼主了,楼主辛苦了,呵呵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8#
匿名  发表于 2012-9-15 10:06:32

VUwcBlKpopBfyXIQLk

Haha, shouldn't you be charging for that kind of knwlodege?!
回复

使用道具

sdoxr 该用户已被删除
9#
发表于 2012-9-29 17:33:58 |只看该作者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yyesj 该用户已被删除
10#
发表于 2012-10-1 13:45:52 |只看该作者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高考0分声 皖ICP备10004957号-2

GMT+8, 2024-4-20 07:55 , Processed in 0.079825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